穿越长安城游记之探墓笔记
by 冬瓜 on Apr 12 , 2012 , under 旅行摄影 , 615 views , Leave a Comment
千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长安城;千年之后,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仿佛梦回大唐。这座见证了无数血雨腥风的古城已静静地趟在这里等待了千年,让我们搭上时光隧道,随我一道穿越回长安城感受一下吧!
西安这地方,先后有13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古代王朝在西安建都时间最久、朝代最多的地方,所以自然也不会少了帝王陵墓了,据说一共有七十二座陵墓呢,既然是清明节,那就去扫扫墓吧,分别参加了秦代、汉代、唐代的几个很有代表性的陵墓。本篇游记就不放神马人物照了,顶多出现个背影。
兵马俑(秦代)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目前普遍认为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陪葬的一部分。
关于兵马俑的介绍就不细说了,是个人总能知道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了。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一共有三个坑,首先进入的是一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在电视上、网络上无数次看到兵马俑,所以当我走进一号坑的时候仿佛来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不过当我站在旁边细细观察、慢慢品味的时候,发现亲眼看到却还有些震撼,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发型、嘴形、神情,甚至鞋子都各不一样,千人千面名不虚传!
这些兵马俑出土的时候还都是彩色的,实在是不可思议,件件都是艺术珍品啊,可惜秦始皇自己没眼福看到。
一号坑里是个军队的方阵,有主力部队,也有左翼右翼和后翼的防御部队。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膘肥体壮,张鼻嘶鸣,双目圆睁,两耳竖立;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怎牛叉二字了得!
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国值得骄傲的也就是历史了!据史书所说“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绝非任意,必定是按设计图有计划地营造,纵观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难想象其中的关联之处。具体设计蓝图如何,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接下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都是在室内的灯光下欣赏的,可能是出于保护的需要吧,同样不能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所以大伙要看精美大图的还得自己上百度搜啊!
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兵马俑没有完全挖掘,一号坑到三号坑都是如此,因为挖出来也保护不了,不如先不挖了。。。 但是他们还是急吼吼地建了博物馆。
于是乎,来到了三号坑,三号坑是一号坑、二号坑部队的指挥部,但大部分没有挖掘,已挖掘的部分也都损坏严重了,为了吸引眼球,他们在旁边放了几尊从其他坑借来的保存非常完好的兵马俑。上图是跪射俑,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上图是跪射俑头部的细节照,多么栩栩如生啊,古人的辫子还是蛮好看的,不过这个灯光打得实在有点恶心,现代人果然不如古人,啥叫艺术啥叫美都不知道。
上图好像是军吏俑吧?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有的思念家乡。
上图是一枚立射俑。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
参观完三个坑之后,大家还可以去秦始皇陵博物馆看看,因为兵马俑仅仅是秦始皇陵很少很少、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秦始皇陵面积又太大且根本没有挖掘,所以大家有必要通过这个博物馆了解一下秦始皇陵的一些情况。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根据初步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 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 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25-56平方公里。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兵马俑博物馆的票子包含了秦始皇陵景区,不过大部分人都选择不去,因为也就是个山头,在没挖开来之前确实没什么好看的。
看,墙上的兵马俑人头,哈哈!秦始皇陵的谜,有待揭开!
茂陵(汉代)
本来是想去汉阳陵的,不过由于交通不方便(陕西的旅游交通太扯蛋了,不说了!),所以改道去看了同样是汉代的茂陵。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造陵工期长达53年;耗资占到当时皇朝每年供赋的三分之一;陵高“违规超限”达46.5米,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被西方学者喻为“中国的金字塔”;方中(地宫)的随葬品多得“再塞不进”;陵园的建筑遗址比比皆是。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汉代的陶俑了,比起秦代的大个子兵马俑,汉代的陶俑貌似可爱一些,他们个头很小且不具杀气,汉代果然是个礼仪之邦啊!
上图所示,远处就是茂陵了,汉代跟秦代的陵墓一样,都是弄个土堆的,其实我所见到的秦始皇陵跟这个也差不多,都是小土堆,反正陕西这种小土堆很少,每个土堆里面几乎都埋了个帝王,就这么简单。说实话,这些陵墓参观起来都蛮无聊的,想看看里面的宝贝啊,哈哈!
懿德太子墓(唐代)
懿德太子墓是乾陵(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合葬墓)的陪葬墓之一。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李重润于大足元年(701)与其妹永泰公主被武则天杖杀。神龙二年(706),中宗复位后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永泰公主墓也就在附近,不过跟懿德太子墓差不多,所以参观一个就可以了。
懿德太子墓的墓道是可以进入的,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宽3.9米,水平长26.3米,墓道用红褐色土夯筑,两侧墙上有壁画。从墓道入口处东为着盔甲、穿战袍的仪仗队行列。壁画上有很多都是唐朝妙龄女子,估计是他父亲想让他在阴间多泡泡妞吧,哈哈。这个墓被盗过多次,不过依旧出土非常多的文物,只是少了些金银珠宝。
下图便是唐代的陶俑了,总体来说跟汉代的个子差不多,不过总算是不会褪色了。
乾陵共有十七座陪葬墓,这仅仅是其中的一座。
唐十八陵中也就属乾陵最有名了!
乾陵(唐代)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据说乾陵是唯一一座没有盗过的陵墓,不过还是没有人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个啥样子,也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等到这个谜底的解开。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这就是乾陵非常著名的司马道和双乳峰了,据说乾陵造的时候分为地下和地上,不过现在地上的建筑肯定是看不到了,只是留下了些石头。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 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
前面说过秦代和汉代的陵墓都是土堆,到了唐代就不一样了,唐代的陵墓都造在天然的山里,比如乾陵,在山里凿开个洞造的,所以有天然的屏障,且陵墓也气势恢宏。
上图是无字碑,文明中外,关于无字碑有几种说法,篇幅有限,就不细说了,反正也都是传说,也不知道真相是如何的。
上图也是乾陵非常著名的六十一番臣,都是没有头的,至于投为什么都被打掉了,民间也有很多的说法,同样在这里我就不写了,因为都是未经证实的,这些都是历史啊!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六十一个石像是唐朝时候来长安的外国使节,应该是来祭拜武则天的,可见当年的外交还是非常牛逼的。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跟秦始皇陵一样,乾陵也还有太多太多的谜,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啊!
陕西还有很多的历史等待挖掘,其实大家都推荐去看陕西历史博物馆,据说那边是“给我一天,还你一万年”,但是我去的时候还排着很长的免费领票队伍,真是坑爹啊,发个票子怎么会排那么长的队呢,明显是想叫大家收费进去嘛,太不道德了。总结一下,陕西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只可惜旅游服务太不到位,应该说是极差,交通不便、门票昂贵、态度恶劣,真是太让人蛋疼了。历史已经让你们占了便宜,可以蹲在家门口赚钱,但你们咋还不识相呢,旅游业可是服务业,这种态度是不可行的,建议整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