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书笔记
by 冬瓜 on Sep 04 , 2017 , under 知识管理 , 384 views , Leave a Comment
这本书可以称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哈哈,作者认为运营是下一个比产品经理还火的岗位,虽然书中非常多的软文和广告,但一些观点还是值得一看的。
产品与运营的关系
好产品要懂运营,好运营也要懂产品。
在行业发展初期是产品为王的,因为并没有对手;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是渠道为王的,因为谁占领了渠道,谁就赢得了用户;但是,充分竞争的互联网领域,毫无疑问是是运营决胜的。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在我们日常的运营工作中,带着这种“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和“先以最小成本搭建起来一个真实应用场景”的思维去工作,很多时候,能帮我们节省下来巨大的成本,无论是沟通方面的成本,还是实际工作中的投入时间、物质等成本。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可以很好地连接好产品和用户的运营从业者,你可能需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保持对于这种大众热点事件、话题和一些新鲜事物的敏感度。
无论产品还是运营,最终的核心目标,都是围绕着“打造一个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业务流程,并不断优化、调整及放大它的价值,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或回报”来展开的。
如何做好运营
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实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这样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慢慢拥有一种对于你的用户们的“洞察力”。而这样的洞察力,很多时候也会成为一个优秀运营身上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我们的运营,应该高度以用户维系为导向。所以运营这样一个概念,应当是大于营销策划、文案编辑传播、用户管理这些概念。因为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都只是一种具体的运营手段而已,而我们实际上的运营工作,应该更侧重于使用其中哪种运营手段。
身为一个好运营,你应该具备的第三个内在杠杆,就是让自己在用户面前的说服和表达变得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一点。
一定要试着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你最好能够在与用户的互动中找到一种“不卑不亢”的感觉,即:既不要把用户当上帝,也不要把用户们当作傻子。
运营绝对不会全是套路,在我眼中,它是一种“如何与你的用户成为彼此可信赖可依靠的朋友”的艺术。
对于一个优秀的运营来说,拿到某个具体问题后,一定会遵循以下这样三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A,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B,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C,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社区运营法则
在互联网行业做过内容的都知道,有且仅有两种内容生产模式: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专业内容生产模式)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在UGC型社区中,你也得学会持续给用户树立一些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驱动他们产生你希望看到的一些用户行为,比如让他们来贡献一些优质内容。
其实所有UGC社区的内容运营体系,都会与用户运营的体系密切交织在一起——因为你的内容是由一部分精英用户贡献的,为了更好地持续生产内容,你必须要对这部分用户给予某些特别关注和维系才行。
好的内容生产者,必然也是一个丰富的生活的体验者和思考者。
好的内容往往都是有自己的主线的,当然,历史、散文这样的除外,这个主线如果是论述型和观点型的,那就是观点和论据是否清醒,如果是叙述性的,那就是故事脉络是否清晰。如果是盘点、总结性的内容,那就是盘点框架是否全面,框架是否清晰。
好的内容往往是围绕着用户的感知进行表达和叙述的。凡想要抛出一个生僻概念或结论,希望获得用户认可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大量事实性的描述来做铺垫和引导。
要想在内容上能够做出些超级性感的事情,最诚恳的建议是下面这些:要相信内容的价值和力量,不要只把内容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以我做的内容能够得到用户认同为导向,而不要引导让我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眼球为导向。把内容当作一种与用户交朋友的手段,每次做一篇内容和推荐内容时,都想一想,假如你现在是在面对一个你最好的朋友,你是否愿意把这个内容推荐给他,以及你会怎么推荐。
一个人有三大硬性需求——求生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
我认为社区成长路径里有这么几个关键节点:1)创建和初始化;2)信任感与价值确立;3)去中心化,社区成员之间关系网的构建;4)社区的“自生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