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
by 冬瓜 on Nov 02 , 2021 , under 知识管理 , 952 views , Leave a Comment
据说最近挺热门的,兰小欢早期的文章很吸引眼球,但看完这本书感觉变了一个人,很政治正确,很多事情欲言又止,好像不像他的风格,不知道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全书基本上只讲困难,不谈错误。即使在批评了各种腐败后,也要马上强调反腐的卓越效果和人民极高的满意度,并顺便提一下美国镀金时代的“系统性腐败”以资对比。说到其他问题时,也会强调是市场运行的常态,别的国家也会有。而所遇到的困难,产生的弊端,主要是由于不可避免的两难(如央地财权、土地财政、4万亿救市),是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如原始积累、轻视民生、贫富差距),是由于难以控制的全球环境(如国际市场扭曲、贸易冲突、后发劣势)。
他把重点放在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上,虽然在“下篇”中也讲了很多“怎么办”的问题,但基本以解读政策为主,并不随意指点江山。既没有对当前政策优劣的评述,也不作任何的预测。
我喜欢作者在结语中写的最后一句话“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
摘录了一些内容,给大家看看:
在我国,政府不但影响“蛋糕”的分配,也参与“蛋糕”的生产,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政府谈经济。
因为信息复杂,不可信的信息比比皆是,而权力和责任又高度个 人化,所以体制内的规章制度无法完全取代个人信任。上级在提拔下级时,除考虑工作能力外,关键岗位上都要尽量安排信得过的人。
要真正理解政府行为,必然要了解财税。道理很朴素:办事要花 钱,如果没钱,话说得再好听也难以落实。
我国政府不但拥有城市土地,也掌控着金融系统,自然会以各种 方式参与实业投资,不可能置身事外。
强调自主创新不是提倡闭关锁国。当然没必要所有事情都亲力亲 为,况且贸易开放也是学习的捷径,和独立自主并不矛盾。
房价连着地价,地价连着财政,财政 连着基础设施投资,于是经济增长、地方财政、银行、房地产之间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关系。这种以土地为中心的城市化忽视了城市化的真正核心:人。地价 要靠房价拉动,但房价要由老百姓买单,按揭要靠买房者的收入来 还。
城市化的核心不应该是土地,应该是人。要实现地区间人均收入 均衡、缩小贫富差距,关键也在人。要真正帮助低收入群体,就要增 加他们的流动性和选择权,帮他们离开穷地方,去往能为他的劳动提 供更高报酬的地方,让他的人力资本更有价值。同时也要允许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流动,这些土地资产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我国经济的崛起直接得益于全球化,但因为自身体量大,也给全 球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本土制造业体量巨大,全球产业链在向我国集聚,也带动了 本土供应商越来越壮大。这些巨大的成功背后,也隐藏着两重问题。第一是内部经济结构 失衡:重生产、重投资,相对轻民生、轻消费,导致与巨大的产能相 比,国内消费不足,而消化不了的产品只能对外输出。这就带来了第 二个问题:国外需求的不稳定和贸易冲突。
所以整体上看,房价上升拉低了消费,提高了储蓄。
我国老年人的储蓄率偏高。一般来 讲,人在年轻时储蓄,年老时花钱,因此老年人储蓄率一般偏低。但 我国老人的储蓄率也很高,因为要补贴儿女的住房支出和第三代的教 育费用,还有自身的医疗费用等。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经济分配中居民占比下降,政府和企业的占 比就必然上升。同理,从支出角度看,居民消费占比下降,政府和企 业支出占比就会上升,这些支出绝大多数用于了投资。也就是说,居 民收入转移到了政府和企业手中,变成了公路和高铁等基础设施、厂 房和机器设备等,而老百姓汽车和家电等消费品占比则相对降低。
本书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从微观机制开 始,到宏观现象结束。总结一下,这一模式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 是城市化过程中“重土地、轻人”。第二个特点是招商引资竞争中“重规 模、重扩张”。第三个特点是经济结构上“重投资、重生产、轻消费”。 第五章和第六章分析了前两个特点的得失,并介绍了相关改革。本章 则分析了第三个特点。其优点是能快速扩大投资和对外贸易,利用全 球化的契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缺点是经济结构失衡。对内,资源 向企业和政府转移,居民收入和消费占比偏低,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对外,国内无法消纳的产能向国外输出,加剧了贸易冲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