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加载好了...

《银行4.0》:嵌入式、无所不在的银行

by on Dec 01 , 2021 , under 知识管理 , 338 views , Leave a Comment

作者给银行的定义:银行1.0:传统网点。银行2.0:自助服务银行出现。银行3.0:移动支付等移动技术的出现。银行4.0:嵌入式、无所不在的银行。笔者非常赞同作者对未来银行的预测,银行从业人员必读这本书!

book

读书感想

书中提到“当支付宝起航时,中国根本不存在电子商务,是支付宝创造了它。”这个我真的很有亲身体会,我接触网络比较早,2003年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用淘宝了,当时主要是做一些QB和Q号的交易,付款要去线下银行,我当时没有银行卡,汇款需要把现金拿去柜面填张单子,然后银行给我一个回执,最后卖家发不发货全靠诚信,当时的淘宝只是一个分类信息平台,并不能称为电子商务。2004年的时候,我被骗了200多块钱(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不是小数目),就是我汇款之后卖家人间蒸发了,大家知道当时消费者维权是非常困难的(即便今天也是如此),淘宝也帮不了你。就在那年下半年的时候,淘宝推出了“担保交易”,就是买家先把钱汇给淘宝,等收货后再通知淘宝打钱给卖家。淘宝看到了交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去做了这个功能解决问题(不然买家都要离开平台了),后来这个功能后来太受欢迎了,而且淘宝也发现了商机,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功能改名叫了支付宝并独立成了一家公司,解决了交易必须要通过线下银行这件事情,甚至倒逼传统银行做了网上支付。这个事情也印证了作者说的“第一性原理”,就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

然后支付宝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2011年的时候,朋友偶然看到我支付宝里面存了几百块钱,就惊奇的说:居然有人把钱放在支付宝里,又没有利息!两年后的2013年,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存在支付宝的钱不但有了利息,还能用于直接消费转账。支付宝把货币基金玩的这么6,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货币基金,这就是场景创新吧。当然了,有些银行也跟进其后,比如兴业银行短暂的推出过一种银行卡,就是存进这张卡里的钱自动购买货币基金,但为时已晚,并且监管也不让这么干。可以说现在蚂蚁金服遥遥领先,传统银行要赶超的话必须全面变革,金融创新不是靠成立一个金融科技部,用户体验也不只是组建一个UED团队,而是要从上到下在骨子里达成共识,这是所有员工的事。

作者也提到了区块链,我理解现在大众对虚拟货币和区块链的排斥,主要受政策影响,也没办法参与,或者看不懂,但未来已来,政策有时候无法阻挡技术革命的发生,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有过很多次了。现在整个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其实是十分迅速的,不管是去中心化交易所defi,还是NFT艺术品,都是很确定的技术趋势。是,我也承认这些技术还没成熟,都是被炒作的对象,但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技术成熟不会太远的,我相信这座星球上有的是聪明人,眼下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最后我说一下作者描绘未来银行应该是“无处不在,无迹可寻”的“无感知金融”,我再补充一点,就是“用户到哪,你就去哪”,或者说“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我眼前”,比如用户在PC端那你就去加强网银建设,用户在移动端你就去完善APP,用户在微信里你就得优化公众号或小程序,用户在使用语音助理你得嵌入进去,用户如果都去了元宇宙你也得跟上。

金句摘录

无处不在,无迹可寻,未来的银行将是“无感知金融”。无论发生什么,银行总在身边。

第一性原理:与类比设计和微设计不同,第一性原理回归问题的本源,回归设计的本质——设计是为了什么。马斯克和乔布斯都是第一性原理的信徒。我们要想实现巨大的进步和真正的效果的唯一方法是通过第一性原理来反思银行体系。

传统银行具备了三大核心功能:价值存储——安全存钱的能力;资金转移——安全转移资金的能力;获得信用——提供贷款的能力。

在这个AI和代理无处不在的世界,功能才是核心!产品转变为日常的技术嵌入式体验中,将无处不在。不是今天的银行产品最终会在智能世界中变为嵌入式,只有最纯粹的银行功能形式会变为嵌入式。

银行4.0意味着你的银行将嵌入银行客户的世界,意味着你的银行要适应这个互联时代,消除摩擦,实现功能,否则就会在变化面前落败。未来的银行家安全不是银行家——未来的银行家是实现你的客户在数字世界中会用到银行体验的技术专家。

当支付宝起航时,中国根本不存在电子商务,是支付宝创造了它。

摩擦是金融科技银行设计前提的对立面,每一家金融科技银行都试图将摩擦从体验中消灭,让体验变得更迅速、更简单、更性感。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不但要求存储数据,还要求能够搞笑准确地分析数据,并且要能够归类作为金融数据分析核心的交易和行为,然后设法以尽可能接近实时的程度获得并传递这一信息。想要实时有效的通知,提供重要信息,给你的金融生活带来真正的变化,而不是让数据沦为毫无意义也没有时效性的信息,所有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和银行一起创新常常如同禁锢在圈子里思考,受到合规、法律和遗留系统行为的束缚。这些流程和系统的迭代所产生的创新,与在没有这些约束的情况下实现的创新,或与基于完全不同的假设的创新不是一回事。

与我们的人工智能银行家进行不断的、有望是终生的对话的能力,将构建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商业关系。这个关系会渗入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你拥有了私人人工智能银行家的力量,你就再也无法想象没有它的世界,也再也没有到网点去和人打交道的理由。

HDOL——为了美好生活,挺住。

比特币已经证明了不少东西,区块链是一项稳定的技术,在演化的同时,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加密货币让新兴初创企业不必上市、不必稀释股权就能融到资金,这一事实对于许多创始人来说诱惑极大。和大部分金融科技和技术一样,ICO是摩擦消除器——筹资中的摩擦。

银行4.0是一种通过技术表现出来的体验,区块链将是21世纪实时银行体验所必需的构架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金融服务的未来显然取决于嵌入到无处不在的技术的金融服务体验,技术能让你迅速规模化,技术解决金融包容、欺诈和身份盗窃、摩擦力等大问题。

风险厌恶一直是银行业务的核心,但实现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将日益取决于灵敏性。银行应该寻求学习合作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文化,获得内部关键相关利益方的支持,给予金融科技合作伙伴充分的空间完成解决方案的架构和实现。

银行采购部会倾向于此前在银行内部起草过的合同,因为新合同需要更长的时间批准。对于一家小型风险资本支持的,其技术刚刚成型,又没有自己的法律团队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问题。

挑战者和“老不死”都应该接受它:合作,让金融科技利用它们在速度、早期阶段成长和创新的天然优势与老牌银行的经营模式融为一体。

在银行4.0的世界,聪明人的技能面对智能机器将黯然失色,而软技能将越来越关键。今天的银行领导者必须知道,如果银行试图全部依靠自己,就很难成为领导者。在这个技术不断造就赢家和输家的世界,银行光靠自己不可能做到足够迅速,需要始终与位于新兴平台尖端的合作伙伴合作。

对于挑战者银行来说,“上云端”是一个无须用脑的选择。当你需要快速扩大规模时,云有一整套系统可以帮你提高速度,还有军用级的安全防范能力,你可以像打开点灯开关一样选择处理器和存储空间,你根本不需要不断购买更多的硬件。

随着嵌入式银行转变的完成,主导的银行不再是那些具有庞大经营网络的巨头,而是那些拥有广泛数据能力的银行。

成为客户的首要金融体验,不需要通过产品、人员甚至渠道——而完全是依靠预测和实现体验,何时何地客户的需求最为强烈。无所不在的银行时代已经来临,这意味着银行将会融入客户的生活之中,但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银行业。

创建一个手机应用看似很简单,直到你要面对核心的银行后台和业务模式时才会发现真的很难——合规要求有客户的纸质签名才能展开业务。

在中国,31%的人口是千禧一代,通常人们都认为他们比前辈们更具企业家精神、个人主义和开放的头脑。

银行仍将到处都是,但是只有通过技术,它才可以无处不在——不是房子和人。

 

PS 这本书是纸质书,内容摘录好累啊!

 

沙发竟然还没被抢!


赶快说点什么吧! ^_^